年輕族群常見的「巧克力囊腫」,預防保健大公開!

「子宮內膜異位症」,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,剝落後在體內到處蔓延,若跑到卵巢內生長,則形成所謂的「巧克力囊腫」;跑到子宮肌層的則稱做「子宮肌腺症」;跑到腸胃附近,就容易產生腹瀉、胃腸疼痛及腹腔內沾黏。此疾病十分常見,國內40~50 歲的婦女發生率達30%。 不孕症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高達25-50%;子宮內膜異位症約有30%-50%的比例會不孕,經治療不但可以解除經痛問題,原本不孕者也多能順利懷孕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很高、不易根治,治療之後仍應持續追蹤檢查、或持續用藥物治療,而如果患者有懷孕打算,通常醫師會鼓勵把握治療後子宮乾淨的黃金期趕快受孕。

好發族群為20到40歲生育年齡女性、媽媽或姊妹有子宮內膜異位、不孕症患者。子宮內膜異位症在經期中較容易診斷,可在月經初至時安排內診及肛診檢查;腹腔鏡檢查與切片檢查,則是診斷確立的關鍵,能夠協助醫師確認病灶處的具體情形。此外,超音波、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,以及抽血進行Ca-125抗原檢測,都有助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。

治療

1、藥物治療:輕度症狀可先採用藥物治療,包括口服避孕藥或黃體素以及停經針,讓身體造成暫時不來月經,使異位的內膜細胞萎縮。注射性腺刺激素釋放素協同劑可以藉由製造停經假象,降低子宮內膜復發,是安全且有效的做法,一個月僅需注射一次,或三個月注射一次。

2、手術治療:如果是重度的子宮內膜異位已造成沾黏,或巧克力囊腫愈來愈大,可以考慮手術治療。目前大多以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,傷口小、恢復快、手術沾黏情況也較少。

3、積極懷孕:懷孕期間沒有月經,可讓異位的內膜組織逐漸萎縮。

4、切除子宮或卵巢:如果患者症狀非常嚴重,且已經沒有生育考量,切除子宮或卵巢是一勞永逸的做法。

預防

1、家中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,可以主動去檢查,早期發現可以盡早治療。

2、增強身體免疫力,從日常生活調整,包括好的飲食、適當休息、調整壓力等,讓身體不要過勞。

3、規律的運動,可讓身體氣血循環變好。

4、服用避孕藥,然而肥胖和抽菸者可能增加血栓風險,須先與醫師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