擔心生理期破壞期待已久的泡湯、戶外活動?4種調經方法比一比,找到與「大姨媽」和平共處的解方,總有那麼幾次,期待已久的大日子碰上該死的生理期,身體不舒服不說,最怕重要的比賽或難得的旅行甚至因此泡湯,這時候除了禱告莫非定律別發生,有些人會求助調經藥好跟大姨媽和平共處,但調經藥該怎麼吃?
想知道如何調經,首先得熟悉月經週期,每次月經結束與下次月經來臨前會排卵,排卵後,子宮內膜會開始增厚,讓受精卵容易著床,但如果沒有受精卵著床,穩定子宮內膜的黃體會開始萎縮、停止分泌黃體素,一旦黃體素下降,子宮內膜的血流就會崩解,也就是月經來潮。常見的調經是透過穩定子宮內膜的黃體素來調整月經週期,分別有延經跟催經兩種方法,延經是在月經來潮的前三天開始服用黃體素,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說明,利用高濃度的黃體素維持子宮內膜穩定,一旦停藥,血液裡的黃體素濃度會下降,當身體感覺黃體萎縮,3~5天後月經就會來;催經也是同樣的道理,在月經來潮的十天前透過藥物拉高黃體素濃度,然後停藥、降低黃體素,把月經催來。但利用黃體素催經或延經失敗風險較高,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指出,對於經期不規律的人,有時候催經可能催不出來,有些人則是催經後開始出現點狀出血、滴滴答答拖很久,因為月經提早被催來,後來自己分泌的黃體素又下降而持續出血,延經則必須吃高劑量的黃體素以彌補原本黃體素消退的量,否則身體還是會察覺黃體素的消退,導致延經失敗。比較保險的方式是透過避孕藥來調經,抑制卵巢排卵,透過藥物補充穩定的荷爾蒙,自己也可以控制停藥時間、決定月經什麼時候來,但缺點是要更早開始調整,調經有兩個方法,一是月經來潮前兩週開始吃,另則是一個月前開始,月經來潮的兩週前,也就是即將排卵的時候吃高劑量的動情激素跟黃體素,可以抑制腦下腺荷爾蒙分泌刺激排卵,但這個方式有可能失敗,而且藥物劑量高容易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腸胃不適等副作用,最保險的方式是月經來潮的前一個月前持續吃一般劑量的避孕藥,停藥後,大概3~5天後月經就會來,要注意的是因為沒有排卵,只透過藥物提供所需的荷爾蒙,所以子宮內膜不會增長太厚,經血量較少。
當然調經藥也不是人人都適合,由於調經藥是透過肝臟代謝,所以肝功能不好,例如有B、C肝、猛爆性肝炎等急慢性肝炎的人,不適合服用,且荷爾蒙藥物會增加心血管風險,所以有血栓病史、凝血因子異常,或長期抽菸的人都不建議使用,而且沒有一個調經方法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,仍視個人體質而定,且所有藥物都有副作用,噁心、嘔吐、腸胃不適是調經藥可能出現的副作用,如果搭配腸胃藥服用還是不舒服就建議停藥,所以即便透過藥物調經,還是得準備調經失敗所需的防護措施,例如衛生棉、棉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