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或遲緩,把握黃金期正確判斷!

許多爸媽常會上網搜尋或詢問「嬰兒幾個月會說話、如何判定語言發展遲緩、2歲說話能力、2歲半不說話、如何教小孩說話」,一方面想給孩子多一點學習時間,一方面又擔心若真的有問題會錯過治療時間,提醒爸媽,幫助小孩語言發展要注意的重點。

 

語言治療師指出,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時,總是有很多疑問:「我說什麼小孩都聽得懂,叫他做什麼都會,但是他就是很懶得說話…」、「他是不是舌頭有問題?很多音都不會跟著發!」當隔壁家小孩已經會說話了,自家的孩子還在「咿咿呀呀」、還不會叫人時,就開始擔憂,和孩子互動時,常常不斷要求孩子跟著學發音,例如:「你說媽~媽~」,究竟要再給孩子一點時間?或真的是發展遲緩呢?簡單來說,語言發展遲緩,就是語言的「理解」與「表達」較同年齡的孩子有明顯的落後,語言發展遲緩會影響後續學習學業,也不利於人際溝通。原因很複雜,主要分為生理因素和環境因素。簡單來說,聽力障礙、智能不足、腦性麻痺、自閉症…等,都會使語言發展遲緩;但大部分的小孩其實先天正常,卻因父母較少與小孩互動、忽略或過分寵愛(比方小孩只要一個眼神或動作,大人立刻滿足他所有需求),使小孩缺乏練習用語言表達的機會。此外,現在很常見的聽力障礙、智能不足、腦性麻痺、自閉症主要分為生理因素和環境因素,簡單來說,原因很複雜,經常讓孩子自己看電視、手機或平板,都不利於語言發展。幼兒對符號的理解能力,是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玩具或實物開始,之後發展至圖片、聲音,最後再到口語及文字的理解;所以,面對牙牙學語的嬰幼兒,最重要的是提供足夠的語言刺激與雙向互動,同時多讓孩子去探索周遭環境,提供足夠的感官刺激,例如:聽聽生活中不同的聲音,例如:電話鈴聲、敲門聲;動動手摸摸滑滑的麵粉、粗粗的乾毛巾。親身體驗,動手操作,累積足夠的認知能力,對幼兒的語言發展,有很大的幫助!此外,也可以嘗試親子共讀,一起閱讀繪本。

 

0~3歲是小孩發展的黃金期,此階段是神經、器官邁向成熟的時期,篩檢出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是很重要的,早期發現,並且適當提供教學與協助,可有效減輕小孩在學習與社會情緒發展的問題,只要爸媽每天撥一些時間,陪陪孩子玩玩遊戲、說說話,豐富孩子的認知與理解力,提升孩子的溝通意圖與牙牙學語的動機,你就會是最了解孩子的那個人,也是孩子的最佳玩伴與說話老師。